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为建筑业农民工保驾护航——检察机关数字赋能重点领域工伤保险全覆盖
时间:2024-09-25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检察院《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关注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思维,积极发挥数字赋能检察监督作用,构建建筑工程领域工伤保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促使建筑企业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降低企业损失风险。

深入调研走访,畅通数据渠道

通过实地走访,检察官发现多家在建工程中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对工伤保险认知不足,法律知识匮乏同时,走访蚌埠市人社局、蚌埠市住建局等多家单位,详细了解在建工程项目的参保情况、办理流程、缴纳情况等发现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工伤保险掌握不够全面,建筑项目信息和参保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共通等问题

据统计,禹会区人民检察院向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取本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数据1227条、工伤保险参保信息数据684条,向禹会区税务局和高新区税务局调取建筑项目工伤保险费完税证明数据120条。根据模型筛选出在建工程“应参保未参保”、“应缴费未缴费”的现象,向责任主体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其及时督促相关项目规范参保。

创建协作模式促进系统治理

针对建筑工程领域工伤保险参保不规范的情况,禹会区人民检察院积极与蚌埠市住建局、人社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了解建筑工程领域项目参保的基本情况、在建工程项目未规范参保的原因以及难点堵点问题,在充分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禹会区人民检察院与禹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会签《关于建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创建“检察+人社”工作机制,在保障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农民工工伤保险保护长效长治,充分发挥检察院检察监督和人社行政部门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汇聚检察合力,共用监督模型

一线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工伤维权能力弱,参保意识不强,若工伤保险待遇无法落实,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自己往往无法承担巨额的治疗康复费用,检察机关督促相关项目单位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可保障其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益。本模型有效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未参与工伤保险案件线索发现难的问题。截止目前,高新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局对检察建议中未规范参保的单位进行逐一梳理核实并督促问题整改,已督促3家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79.77万元,惠及农民工600余人,并建立在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阶段即督促参建单位参保工伤保险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全方位部署,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截至目前,通过全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数据和工伤保险参保信息数据,利用本模型进行分析研判,禹会区人民检察院已向全市其他检察机关移送监督线索234条。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继续加强线索汇集和反馈处理机制,有效促进本地区建筑工程领域工伤保险全面规范参保。